8月6日下午,光明实验室迎来了一场充满青春朝气与创新火花的聚会——2025年光明区台湾青年实习生座谈交流会。深圳市市、区台办领导,企业导师、实验室导师们与来自南加州大学、台湾阳明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湖南大学等十余所知名高校的台湾学生济济一堂,共话实习收获,畅想融合未来。
正式座谈会开始前,光明实验室协理副主任黄哲学教授化身“首席向导”,带领各位领导及实习学生深入光明实验室展厅。黄教授详细介绍了光明实验室在战略定位、技术应用、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实践成果。
座谈会由光明区台港澳事务局负责人包小红主持。包小红对各位台青学子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就台湾青年实习工作的活动安排及条件保障进行了介绍。光明区委常委杨莉在会上指出,此次台青实习生赴光明区实习的规模创历年之最,光明区为学生精心安排了科学馆夜游、虹桥公园徒步等活动,期待大家在实践中成长。
光明实验室导师马飞研究员在会上分享了实验室为台青实习生量身打造的科研实践项目。欣旺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吴青青经理代表企业导师分享了企业如何为实习生提供实战平台,助力技能提升。
自由交流环节,实习生们谈起一个月来的学习、实践与生活感悟,金句频出。
过去一个月的实习,我对无人机如何“脚踏实地”地飞起来有了真切的理解。未来,我将锚定于深化相关理论基础,精进软件工程能力,深入探索计算机视觉与智能决策算法,积极寻求将仿真中孕育的想法部署到真实无人机平台的机会,完成从虚拟代码到浩瀚蓝天的终极跨越。
我的实习始于一行print(),终于一份关于 AI 智能体的调研报告。我从零开始学习 Python,并深入 AI 系统的开发与数据处理,拓展了编程、数据应用与技术分析等多方面能力。从分析学生作息数据,到集成天气API构建智能体,每一步都是逻辑的跃迁。
这段旅程,我从一个对“AI Agent”仅有模糊概念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能够“撸起袖子”搭建自己小实验的探索者,每一天都充满了挑战与新奇!
作为建筑专业出身“非科班生”的我,过去接触 AI 技术片面不全,这段实习经历让我从核心领域知识开始,逐渐跨越技术门坎,完成了 AI 开发环境搭建与初步代码运行。从基本的命令行操作到理解模型架构与运行逻辑,逐步建立起技术自信。
市委台办副主任杨启典为本次“青春对话”活动作总结发言,高度赞赏台青学子“走出舒适圈”、“跨越海峡”的勇气与行动,勉励大家保持积极进取的姿态,充分发挥作为台湾青年一代的生力军作用,为深化两岸学习交流持续注入青春动能,并期待这份情谊转化为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共同发展的蓬勃力量。
青春作伴,创新同行。光明区台湾青年实习生座谈交流会不仅是实习成果的展示,更是两岸青年心灵相通的生动写照。未来,光明实验室将提供平台,汇聚更多青年人才,共同书写融合发展的璀璨篇章。